真假動靜
陳淑敏
六祖壇經的咐囑品中闡釋,六祖已知自己不久即將滅度,因此召集門人,告知其往生的消息,眾門人得知此消息,悉皆涕泣,唯有神會,神情不動,亦無涕泣。因為這樣一個因緣,引出六祖對眾人開示「真假動靜」。闡釋什麼是真?什麼是假?什麼是動?什麼是靜?什麼是「真不動」?神會神情不動,是真不動?還是假不動?
在咐囑品中,六祖責罵眾人不該為他即將往生而涕泣,乃是因為六祖以為涕泣則哀生,哀生便生愛根,此係生死之本,由癡而失慧,輪迴便生了。我們一貫道場在處理往生者的喪禮時,以誦經來代替悲泣。意義是要讓往生者能夠安詳的離開。叫我們不悲泣,並不是要我們像枯木一般無情無義。而是
要我們認識真假與真不動,瞭解法性本無生滅,而做到真正的放下與真正的不動心。
前人們常說,我們的身體是四大假合,歷經生老病死,往生後身體就會腐壞。因為,身體會隨著時空而改變,我們稱它是假的。後天所有的東西,包括錢財、名利、權勢都是假的,既然都是假的,那麼它們有什麼用呢?後天所有的東西都是給我們「用」的,作什麼用呢?實為「借假修真」之用。沒有了假體,要修道就很難。沒有健康的身體,如何開荒辦道?有錢、有名、有權勢,自然好辦事。所以說,後天的一切是給我們用的(借假修真之用)。故「執有」是不對的,因為它是假的,但「執空」亦不對,因為沒有了它,我們如何借假修真?執其兩端都不對,守其中庸之道才是。金錢、名利是假不可執著,但並不是我們不要努力工作,所謂「開荒辦道,各執一業」,對金錢、名利必須不可執著,但又要各執一業,如何拿捏,要靠般若智慧。
我們來看看前輩們,各個生活非常簡樸,生活所需是夠用就好了。把其餘的金錢與精力,都用在眾生身上,各執一業,要把「心」放在眾生身上,而不是在一己的私利上,賺錢不應該只是為了增加自己的財富而已。 國父說,人應該有「服務的人生觀」。如果我們的能力,只能服一己之務,我們就該安份守己,將一己之務做好。如果我們的能力可服十人、百人甚至千人之務,我們就該發揮我們的能力,為十人、百人或千人服務。所以說,如果我們有能力做大事業或賺進很多錢,我們就該將此能力發揮出來,為眾生服務。宋代理學家張載先生在西銘中也曾這樣寫著:「富貴福澤,將厚吾之生也。
貧賤憂戚,庸玉汝於成也。存,吾順事。沒,吾寧也。」意思是說,今生今世,我若可享富貴福澤,是上天的厚愛,將行善布施的責任交付於我,因為天不言,地不語,託我將這些錢財與能力布施於眾生,利益萬民。今生今世,我若遭貧困憂戚,是上天要磨練考驗我,使我日後有所成就。故我們活在人世間,要順天理以行事,本著「服務」的精神,造福人群,推廣道務,利益眾生。
六祖常常開示門人一句話「凡事不離自性」。也就是做任何事都不離自性,自自然然地會發出「菩提心」來布施與服務眾生。清靜經中也提到:「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既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因眾生不明真道,不知有自性,就執有、執相,將後天所見到的一切都誤以為是真的,緊抓不放,生出妄心,驚動元神,當六神無主時,我們就會執著於我們所擁有的東西,然後以外物來代表自己。譬如說,有人問:「你是誰?」我們會回答:我是會計師、醫師、老闆、董事長等等。當我們背負著這些頭銜,每天用假面具在應對進退,久而久之,真誠的心不見了。也因為我們愛上這些東西,我們會不擇手段去追求,而且貪求無厭,對於妨害我們追求的人、事、物,會加以迫害,對於已得到的東西,會佔為己有,緊緊抓住,深怕會失去它。這就是執相,已經不是自性,不是真道。又如,我們看見一個小孩落水,我們一定會救他,這就是自性,也就是菩提心,慈悲心。反之,如果再想想他是在公司與我爭寵之人的小孩,不但不想救他,反而一腳把他踢下去。因為貪求名利、權勢,就會害人,這就不是自性。所以我們研究「真假」,要記住六祖所講過的兩句話「凡事不離自性」及「離假即心真」。離開一切假相,不執著一切假相,才會找到真心,找回真如本性。前人們常說,凡情要放得開,趕快修,將後天事放得愈開,智慧就愈大、愈妙,否則,後天事拖拖拉拉,心愈煩,智慧就生不出來。
六祖在「真假動靜偈」中提到「不動行」與「真不動」之真義。因為當時很多修行者,以為禪坐是長坐不臥,以為如此即可悟道。六祖批評為:「住心觀淨,是病非禪,常坐拘身,於理何益?」因為明不明白自性的清淨,在於有否「悟」道,而不在於是否每天長時間坐禪。六祖說:「道由心悟,豈在坐也。」在六祖壇經坐禪品,六祖也曾開示後人:「此門坐禪,元不看心,亦不看淨,亦不是不動。」人性本淨,本無妄想,但迷人身雖不對,開口便說他人是非、長短、好惡,與道相違。修此「不動行」與「長坐」有何益?真正的「不動」,是對他人的是非、善惡、功過得失,皆不動心,也就是在一切應對進退,不見人之是非、善惡,即是自性不動。「真不動」不是身不動。而是,心念不動,每一個心念與道合一。看見小孩落水,馬上救他,即是本性。不是不動心念,裝作沒看見,這不是「真不動」。六祖說:「真不動」是「動上有不動」,此乃「動中靜」。現在的修行,是「在家修」,不脫離家庭、社會,我們要「各執一業」,要賺錢養家,常常得在金錢、名利、權勢中打滾,我們的心境隨著外境一直在動,修行就是要我們在一切是非善惡得失中,做到「不動心」,此乃「真不動」,也就是「動上有不動」的意義。
「真」包括我們的本性,和我們所做的功德。當然也包括累世隨身的業障。「假」包括我們的身體、金錢、名利、權勢,以及後天我們所賴以生存的一切,我們稱之為「塵世」。認識「真假」,是要我們懂得「在塵不染塵」以及知道要「借假修真」。認識「真不動」,是要我們在這繁忙動盪的塵世中,懂得「動中取靜」,知道如何把持住我們那顆是夜奔馳的心。
我們要由「行」中來「悟」道,「動」也就是「行」。「行」什麼呢?不是要我們每天白忙,而是要我們行「六度萬行」:持戒、忍辱、精進、布施、般若、禪定。不只是修道需要行六度萬行,在家庭、工作或是在人生的旅途上都須如此。「道由師傳,修在己。」修不修完全在自己,無人可幫忙。
一個有德之人,後天的錢財、名利、權勢必然隨之而來,因為他懂得代天宣化,不佔為己有,上天必然賜福祿權給他,讓他去服務眾生。再說,後天的一切,尤其是錢財、名利、權勢是強求不來的,抓得愈緊,反而失去得愈快。
修道人要瞭解,最重要的是「養德」,不是去抓權、抓名、抓利。我們應該把時間多花在「真」的事情上,而不是「假」的東西。真正地去瞭解「借假修真」的真義,確實做到「真不動」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