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照與反省
杜梅瑞
首先請問各位前賢一個問題?您認為您已經開始修道了嗎?恩師慈悲:「如果你還不懂得反省, 那你的修行還沒有開始。」
覺照的意義就是觀照自己的本性,學習看自己的良知,是一種內省、內修的功夫。《心經》:「觀自在菩薩」的意思就是說,我們要往內觀看我們自己內在的真菩薩,即自性。所謂觀者察也,察者覺也,覺者悟也。照的意思是什麼呢?就是光明之觀照,一照即覺悟。請問各位道親?我們要用什麼來照自己呢?用「一」。一又是什麼呢?一是道心、良心,一者理也;在天為天理,在地為地理,在人為性理。求道的寶貴在我們已得到了性理真傳。
反省的意義就是讓我們自己能迴光返照真心起作用,每日做到真懺悔,而且是無相懺悔。為何是無相的,因為我們的心念是無相的。什麼是懺呢? 懺的意思,就是虔心誠意的向上天老 表達我們所做過錯事。什麼是悔呢?悔的意思,就是所做的過錯,不要再犯,乃是省察自己的功夫。六祖說:「常自見己過」不說他人好惡。覺照與反省的關係是相對的,想做到覺照,必須透過反省,能透過反省,才能覺照自己。反省就是自己問自己,自己看自己,自己反省自己,而不是去要求別人,看別人,批評別人。每天起床後先問自己,今天我應做什麼?用一顆愉快心情心存感恩與惜福。每天晚上睡覺前,要反省自己,有沒有浪費寶貴的光陰?有沒有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還是有沒有做出對不起別人的事?有無做錯事?最後加以改進,才能日新又日新,作新民。基本的內修功夫來自於三個「自」那就是自覺、自照、自省。
看別人與看自己有何差別呢?人之過在眼前, 己之過在背後,愚者雖能發現他人之過,而不能發現自身之過。人雖至愚,責人則明;雖有聰明,恕己則昏。意思就是人常常很容易會去責怪別人,責怪別人時,自己很清楚明白,又會很容易的糊里糊塗的原諒自己。故必須以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要常常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說人非。
那麼要如何覺照?首先相信,人人皆有佛性, 自己相信自己能成佛,當下定決心真心修時,自然有動力,對外在一切人事物小心莫動念,在各種境界現前時,第一念收心,時時練習收心念,久久功自純。人意我意動念處,一照即要覺。學習前人、點傳師的謙卑、無我,尊他人,當下真修行。師尊慈悲:「我們應該無時無刻都在檢視自己,分分秒秒都在觀照自己,而這必須去奉行,到底有沒有看到自己啊!」
要如何反省?首先要檢視自己是否有人我意, 貪瞋痴愛念。真心修行嚴律己,一念不放鬆。念念當下慎來去,當下出輪迴。當面對有情無名時,佛性要現前。要去無明才是真修。曾子:「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一貫道最重要的功課就是老師所傳給我們的「三寶心法」,是否在這個自性上下功夫?每日燒香叩首是否拿出真誠的心懺悔?所做所為是否拿顏回夫子所說的:「不遷怒,不貳過。」「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一般人的習慣是:「己有小善,則德色;而人之厚恩,或掩之瞽。」意思是對自己所做的小功德,小善事,把它看做功德很大,以為自己很了不起,喜形於色,向人炫耀;而對別人的厚恩,則把它掩蓋輕易忘記。「人有不失,則切齒;而己之大過,則飾以偏見,此之謂不平。我不平,人豈能平之?」意思是對別人的過錯,罵得是咬牙切齒,非常生氣;而自己所犯的錯,則加以掩飾,這就是不公平嘛!自己不公平,別人又如何能心平氣和的接受呢?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二六時中要謹言慎行,要記得言多必失,禮多必詐,言語必謹,行為必慎。口開神氣散,舌動是非生,故君子欲誠於言。要有好的念頭,時時說好話,時時做好事。另外要有慎獨的功夫,基本上在沒人在的時候或沒人的地方, 不做壞事,不要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其實暗室虧心,神目如電。十目所視,十手所指,二六時中, 神明監察。除此之外,只要有時間,有空時,就多多默唸《無字真言》,或虔頌《心經》,使自己的心能達不思善、不思惡之原來至善慈悲之道心,讓自己時時不能欺騙自己的良知自性,時時發露至善慈悲而達寂靜境界。
如果照著以上所提出來的去做,能懂得如何覺照去反省,自然而然,能識自本心,脫離苦海,見自本性,達涅槃,心不發露不滿、憤恨、恐懼、貪婪、嫉妒、不知足,而功德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