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修身養性

張邦彥

        修心就是指要修改我不良的思想行為,培養出我 的慈悲心及無我心,繼而提昇個人的修養及內涵達到最 高的境界,是以身體力行的方式修改我的習氣。養性就 是使本性不受侵害,也就是說是以身體力行的方式,修 改不良的思想行為,來保護我們清淨無染的本性。

 

        如何來修心呢?首先我們要提出來的思想行為的 改良是:

 

        一、清心寡欲

 

        人類都有追求温飽、安全、自尊、自由的本能, 而這種本能來自於人性的需要,但是這種需求超過了正 常的需求而得不到時,人就會受到嚴重挫折。有些人會 因為所求不得而尋死,通常這種人無論追求任何東西, 都非常熱烈、渴望,所以拚了老命去爭取,當所求不得 時、欲求滿足不了,就連生命都不要了。例如:有些人 因此而殉情、為情而自殺,也有些人因為考不上第一志 愿、進不了某一所大學而覺得萬念俱灰、顏面盡失,就 此了結自己的生命。

 

        不過,像這樣為了求不到愛情、名利或地位而自 殺的人,畢竟還是少數極端的例子,一般人還不至於如 此。可是,如果自己的欲望不能滿足,或是得不到自 己想追求的東西時,大部分的人還是會受到非常大的衝 擊和挫折,甚至一輩子都受到影響,而變得非常消極, 認為自己是個失敗者,這輩子已與成功絕缘。因此無論 在任何場合,都無法與人競爭,再也提不起繼續努力的 信心。但是有的人卻因求不得的痛苦,會用不當的手段 來爭取所需要的東西:名份、地位。例如:一些貪官污 吏,最後弄得身敗名裂,甚致遭殺身之禍,這些都是因 求不得之苦。

 

        為了化解求不得所帶來的痛苦,《清靜經》教導 我們要「少欲知足、清心寡欲」,才不會受到本能及欲 望的干擾,而走上毁滅之路。所謂「寡欲」,就是指對 基本生活所需之外的東西,不做非分之想。如果基本的 生活所需已經齊備了,就滿足於現狀,不再做過分的貪 求,就是「知足」。

 

        例如:我們本來只要有一棟房子就够住了,但是 看到鄰居有個游泳池,自己趕快也花錢做個游泳池,以 炫耀自己財富,有的人是買了好幾棟房子來表現自己 非常有錢。而保暖的衣服,只要有兩三套以備換洗就够 穿了,但是有些人卻擁有幾十套,甚至一整個衣帽間, 從上到下都塞滿了衣服。幾十年前,菲律賓總統「馬可 士」下台時,人們發現他太太有兩千多雙鞋子,如果每 天換一雙,也要六年多才可輪一次。像這樣為了滿足一 己私欲的貪求,而過分追求個人的享受,就叫做「欲 望」。

 

        欲望是自私的,會為我們帶來煩惱,甚至帶來殺 身之禍。可是,如果是為了眾人的利益而努力、為了眾 人的福利而奉獻,這就不叫做「欲」,而是「愿」。 愿心是為眾人而發的,是清淨的,不會帶來煩惱的。例 如,發愿透過自己的努力奉獻,使眾人得到快樂、幸福 和便利,就是清淨的愿心。因此,少欲知足並不是什麼 事都不做、不努力、不爭取,也不是失去任何希望。所 以說「知足者常樂,少欲者離苦」,我們不但自己要做 到少欲知足,以避免「求不得」所帶來的痛苦,還要進 一步為眾人設想,把自己的努力奉獻给眾人、為眾人服 務,使眾人都能够遠離痛苦,得到真正的快樂。

 

        二、把握當下

 

        我們先來說個小故事。一個小和尚要出門雲遊, 但日期一推再推,已經過了半年了,還遲遲不肯動身。 方丈把他叫去問:「你要出門雲遊,為什麼還不動身 呢?」小和尚憂愁地說:「我這次雲遊,一去萬里,不 知要走幾萬里路,跨幾千條河,翻幾千座山,經多少場 風雨,所以,我需要好好地準備準備啊!」方丈聽了, 沉吟了一會兒,點了點頭說:「是啊,這麼遠的路,是 需要好好的準備準備。」又問小和尚說:「你的芒鞋備 足了嗎?一去萬里,遠路迢迢,鞋不備足怎麼行呢?」 方丈吩咐寺裡的僧人,每人幫小和尚準備十雙芒鞋,一 會兒就送到禪房裡來。不一會兒,寺裡的僧人就紛紛送 鞋來了,每人十雙,上百的僧人,很快就送來了上千雙 芒鞋,堆在那裡,像座小山。方丈又吩咐大家說:「你 們這師弟遠去,一路要經不知多少場風雨,大家每人要 替他準備一把傘來。不一會兒,寺裡的僧人便送來了上 百把傘,堆放在方丈和小和尚的面前。看著那堆得像小 山似的芒鞋,還有那堆得像小山似的一大堆雨傘,小和 尚不解地說:「方丈,徒兒一人外出雲遊,這麼多的東 西別說是幾萬里路,就是寸步,徒兒我也移不動啊!」 方丈微微一笑說:「別急,準備得還不算足呢!」你這 一去,山萬里,水千條,走到那些河邊,沒船又如何能 到彼岸呢?等一會,老衲我就吩咐眾人,每人給你打造 一艘船來。小和尚一聽,慌忙跪下一聲地說:「方丈, 徒弟知道您的用心了。徒兒明白了,現在徒兒就要上路 了!」方丈會心一笑說:「一個人上路遠遊,一鞋一缽 就足矣!東西太多,就走不動了!人生一世,不也是一 次雲遊嗎?心裡裝的東西太多,又如何能走得遠呢?輕 囊方能致遠,淨心方能行久啊!」小和尚一聽,心裡慚 愧,馬上就趕路去了 。

 

        我發覺,日常生中我們也經常會有這樣的思維, 想得太多,準備太多,憶測太多……。可是,實際上真 正需要、用到的卻不多,無端讓「心」變得複雜又沉 重。很多事,不能老是想著、放著、猶豫著……想等到 有多餘的時間才去做,經常這樣,會讓你的心事越積越 多。想做就去做,不要輕忽,不要懶惰,尤其是「孝 順」是永遠不能等的。「失去才知道珍惜,往往為時已 晚。」《詩經》上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 不待。」因為我們對時間的安排,其實永遠都不夠。不 要「自尋煩惱」,讓心平靜,讓心自由,生活不需要背 著一個重重的殼。簡單的思想,簡單的生活,可以讓心 胸更開闊。發現──把握當下──原來是「不要想太 多」,該做就做,那你就會是一個快樂的修道人!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