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至本處
陳淑敏
還至本處顧名思義是回到原來的地方。我們 每天出外工作,工作做完了,必須回到原來住的 地方休息,回家睡覺,養足精神,明天再出發。 每逢連續假日,全家人會到風景優美的郊區遊 玩,不管是三天、五天或是一個月,假期結束 了,我們就得回家,還至本處。但是有時候,因 為太好玩了,不想回家,或者是忘記要回家。我 們都是從理天來的原佛子,不管我們來這裡做什 麼?回家的時間到了,我們就該回家。我們是否 想過,我們真正的家在那裡?我們要如何回去? 小時候,有人問我是從那裡來的,我回答說: 「我從天堂來的。」從天堂來,就要回到天堂 去,這就是還至本處。
我們常唸摩訶般若波羅蜜,意思是說︰大智 慧到彼岸。我們稱現在所住的娑婆世界是此岸, 那彼岸在那裡呢?我們的前人說是理天,我們要 回理天去。佛家說是西方極樂世界,那有多遠 呢?六祖說:「若論相說里數,有十萬八千。」 那麼遠,怎麼去呢?又有句話說﹕「西方雖遠頃 刻到。」如何能頃刻到呢?那就需要有大智慧, 也就是摩訶般若波羅蜜法。那麼這個大智慧要到 那裡去學呢?其實在我們的自性中本自具足。六 祖說﹕「菩提般若之性,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 迷,不能自悟。」世人本自有之,不假外求,所 以我們說悟道,不說學道。能悟了就找到了, 叫悟道。菩提自性,每人都有,悟到了,就見到 了,就叫見性。「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 能自悟。須假大善知識示導見性。」這就是為什 麼我們要常常來參班,要有同修,互相引導。六 祖又說:「當知愚人智人,佛性本無差別,只緣 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那世人迷什麼?大 家都覺得我沒有迷,事情錯了,都是別人的錯, 我都是對的。這種人叫「執迷不悟」,不知道自 己的執著和迷惑在那裡?當然就無法改。每個人 執著的東西不同,有些人喜歡吃,有些人喜歡 錢、名、權、情,找到自己的執著,放下它,才 會自在無掛礙。本性中本無這些掛礙,能放下才 能見性。這需要有般若智慧,才看得到自己的執 著,否則永遠也不知道要放下。
我們講「大智慧到彼岸」,我們要到彼岸, 不但要有般若智慧,而且要有大智慧。這麼樣叫 大,六祖說:「摩訶是大,心量廣大,猶如虛 空,無有邊畔。」心量太小,做什麼事都會有磨 擦。心量大一點,能容納的事就多一點。真正的 大,是沒有邊際,猶如虛空,因為空,才能容受 一切事物,才能有作用。「世人妙性本空,無有 一法可得」,自性真空,沒有得失,沒有一物可 以掛礙及傷害我們。世間所有一切人事物,包括 我們自己的身心世界,都不是我們可以攀緣,也 不是可以擁有,叫做「無有一法可得」。既然自 性本空,既然所有都不能攀緣,那又何必執著, 何必得失,何必痛苦。真正的空,不是什麼都沒 有,而是對一切都不去執著,一切也都無法掛礙 自性,所有做過的事都不會煩惱我們,做到真正 的清靜,做到「事來則應,事去則靜。常應常 靜,常清靜矣。」
六祖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 生萬法。」只要我們想做的事,我們一定可以做 到,在道場中,我們稱之為愿力。只要發愿去 做,一定可以做到。我們之所以有限制,完全在 於這個「我」字,我的能力有限,我才疏學淺, 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這是我的,不是你的,我 的意見是這樣,你要聽我的…等等。我們的自性 中包含無限的德能,我們有無限的潛能,能做很 多事。但是當我們局限在「我」的時候,心量就 會狹小,到處碰壁,處處不圓融。把我相去掉, 心量才能擴大,當心量廣大到猶如虛空,我們就 能體會自性的真空妙有。因此,去我相,把心量 擴大,才能回歸自性,此乃還至本處。
六祖又說:「自性能含萬法是大,若見一切 人惡之與善,盡皆不取不捨,亦不染著,心如虛 空,名之為大。」自性能包容一切,如果我相太 重,自然就無法包容。如果看見別人做了一件 事,不管是善是惡,不要心中起了個偏見,污染 了我們的心。譬如看見一個小孩打人,心中便起 了個偏見,這個小孩是個壞小孩,以後也一定是 個壞人,此乃取之染之,我們的心受此偏見的污 染,心量變狹小了,起了分別心、執著心,障礙 了清靜心、慈悲心。這個小孩現在打人,不代 表明天還會打人,以後也會打人,他也有學好 的一天。我們在道場做事也是一樣,有件事不圓 滿,我們看見了同修的缺點,心中起了偏見,討 厭他,此時我們的心受此偏見的污染,心量變小 了,無法容納此人,這就是分別心、執著心,全 溫詠鳳 還至本處 道化人生 陳淑敏 部都是從我相生出來的,此時我們的清靜心、平等 心、慈悲心都被障礙了,心量就愈來愈小。所以把 心量放大是我們修道的主要課題,把「我」的界限 去掉,就會處處圓融,處處圓滿。
六祖又說:「心量廣大,用即了了分明,應用 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來自由,心體 無滯,即是般若。」什麼叫「一切即一,一即一 切」,一個念頭想通了,所有的事都想通了。在道 場做事,一件事做得不順,自己在心中打個結,另 一件事做不順,再打個結,心中有千千萬萬個結。 一旦知道如何解開一個結,其他所有的結也全部打 開了。此乃「一切即一,一即一切」。所謂「一理 通,萬理徹」,一個理通了,萬理都通了;一個念 頭通了,所有念頭都通了,這就是自性的力量,所 謂「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 性就如同太陽,太陽一出來,不會只有你家亮,而 我家是暗,而是所有的地方都亮了。我們的自性也 是一樣,只要找到自性,只要願意聽自性的話,就 什麼問題都解決了。
我們找到了自性,可是我們還不一定願意聽自 性的話。當我們在生氣的時候,自性叫我們不要生 氣了,可是我們還是生氣了。當我們想貪吃的時 候,自性叫我們不要貪吃了,可是我們還是忍不住 貪吃。當我們很愛東家長西家短的時候,自性叫我 們不要講是非,可是我們還是忍不住很愛講。當我 們的嘴巴喜歡花言巧語天花亂墜的時候,自性叫我 們不要綺語兩舌,可是我們還是忍不住。當我們放 不下很多事的時候,自性叫我們放下放下、不要執 著,可是我們還是放不下。那個愛生氣、愛貪吃、 愛綺語、愛兩舌的心叫妄心,我們無始劫來太習慣 用這個貪瞋痴的心在做事,即使是每個人都知道我 們有自性,知道是知道,可是做事的時候,仍然用 的是妄心。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講道理時,講得頭 頭是道,做起事來都不是那麼回事,知行不合一, 這種人沒有真正在修。只用嘴巴講,不去做真正的 修持,是沒有用的。「修」是修正我們不對的行 為,用我們所學的道理去修正原本不對的行為。 「持」是保持,保持現在修正過的正確行為,不要 再犯錯。真修持要下真功夫,六祖說:「迷人口 說,智者心行。」
我們如果能常常拿自性來觀照我們的心,不管 在生氣的時候、在吃飯、在煩惱、在任何時候,都 拿自性來觀照我們的心。一發現有妄心,馬上把心 收回至自性,常常這樣練習,是「觀照」。觀一 觀、照一照我們的自性還在不在,就是「觀自在菩 薩」。常常把我們那顆不知道跑到那裡去的心猿 意馬抓回來,叫「求其放心」。把心抓回至自性 處,就是「還至本處」。把心抓好,不要讓它再 跑出去,叫「守心」。守心不是叫你不要做事每天 二十四小時打坐守心,而是在做每件事情的時候, 不要用妄心去做,而用真心去做。生活中所有的應 對進退,不要用貪瞋痴之心去應對,而用自性中的 清淨、平等、慈悲心去應對。事情做完之後,心馬 上收回來,不要留在事上,想我有多少功德,或我 有多棒,別人怎樣,而是馬上把心收回到本性清淨 處,此乃「事來則應,事去則靜。常應常靜,常清 靜矣。」
我們常常想改變別人,改變環境,向外追求或 者向外攀緣,結果到頭來都是一場空。修道是透過 自我的修持,修正自己的心、修正自己的行為以及 修正對外在環境的看法,來調整自己的腳步。讓自 己在任何環境都能自在快樂,不管順境逆境都怡然 自得,不會因為環境之惡劣而讓自己痛苦不自在。 凡人喜歡擁有很多東西,拼命賺錢買很多財產,以 為這樣是快樂,其實那都是掛礙。把內心的掛礙都 去除,則沒有任何環境可以障礙我們。把心回歸到 本性,才發現自性本自具足。自性中什麼都有了, 不需要外在的五欲六塵、名利權勢來裝飾我們,這 才是真正的智慧、真正的快樂、真正的自在、真正 的解脫,這叫做「般若智」。六祖說:「一切般若 智,皆從自性而生,不從外入,莫錯用意,名為真 性自用,一真一切真。」
「一真一切真」是告訴我們,只要找到這個真 實的本性,則一切都變成真的。如果沒有找到這 點真實,就變成「一假一切假」。這就是五祖為 什麼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沒有認識這 點真實,在假上用功夫,到最後一切皆空,所謂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 泡影。」很多人終其一生忙忙碌碌,把所有時間 精力,統統放在賺錢上,買了很多財產,最後還是 「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很多人一生都在爭逐名 利權勢,到最後就算全部拿到了,還是「凡所有 相,皆是虛妄。」這就是終其一生都在假上用功 夫,結果「一假一切假」。所以一定要找到真實, 守住真實,才會「一真一切真」。兩者的差別是天 地之別,我們不可不慎。
六祖說:「萬法盡在自心。不悟,即佛是眾 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我們的自性中自有佛 土,心淨即佛土淨,悟人自淨其心,佛土自見,即 「自性覺即是佛,自性迷即是眾生」。這說明了 「西方雖遠頃刻到」,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同修們,天時緊急,該回家的時候到了,我們還留 戀什麼?一起回家吧!從什麼地方來,就回什麼地 方去。從天堂來,就回天堂去。我們都從理天來, 都該回到理天去,不要走錯路,這就是「還至本 處」。